光大控股公佈2012年度中期業績
香港業務盈利港幣 8.4 億元 繼續成為主要盈利來源 繼續成為主要盈利來源 「大資產管理」架構下的基金投資及管理業務持續穩健發展
業 績 表 現 摘 要
-「二級市場投資」業務錄得虧損港幣 1,192 萬元 -「結構性投融資」業務錄得稅前利潤港幣 3.6 億元
|
中國光大控股有限公司(下稱「光大控股」或「集團」,股份代號:00165)今天公佈截至 2012 年 6 月 30 日止中期業績。
集團營業收益上升23%至港幣5.33億元;由於管理費、股息收入上升及投資回報有所改善,香港業務上半年實現稅前盈利港幣8.43億元,比去年同期上升16.6%。每股盈利比去年同期下跌26%至港幣0.446元(2011上半年: 港幣0.604元 - 持續經營業務)。董事會決議派發2012年中期股息每股港幣0.11元(2011上半年:港幣0.15元)。每股資產淨值港幣16.58元。
截至 2012 年 6 月 30 日,手頭現金達港幣 30.4 億元,維持強勁財務狀況,計息負債與股東權益比率維持於 2.6%的極低水平。
光大控股執行董事兼首席執行官陳爽先生表示:「爲配合區域經濟及自身發展的需要,集團於上半年對「3 2 大資產管理」的結構做出適當調整。經調整後,集團的業務結構更為清晰,同時也有助於最大限度集中各業務板塊的資源和相對優勢,實現長遠健康發展。
其中,「3」部份由原來的直接投資、產業投資和資產管理改組爲「一級市場投資」、「二級市場投資」及「結構性投融資」三大板塊,「2」部份的香港投資銀行和經紀及財富管理則維持不變,繼續利用聯營公司光大證券在跨境收費性業務方面的優勢進行發展。
期內,“大資産管理”業務旗下共管理 10 個基金,資產管理規模約港幣 192億元,團隊在波動的市况下保持審慎的態度,密切留意市場動態以物色投資和退出機會。」
『3』基金投資及管理業務
「一級市場投資 」業務包括了中國特別機會基金系列的三個私募基金、三個創投基金和基礎設施、房地產、新能源三類產業基金。「一級市場投資」業務爲光大控股最具競爭力的業務板塊,目前共持有 40 個投資項目,資産管理總額爲港幣 191 億元。鑒於期內中國經濟增長放緩等原因,此業務各團隊維持審慎的投資態度,期內新增 5 個投資,並少量退出所持個別項目,錄得稅前盈利港幣 1.76 億元,比去年同期下跌 60%。
「 二級市場投資 」業務專注已上市證券的投資機會,力圖在「一級市場投資」業務的基礎上,為客戶靈活配置資產提供更多的選擇。集團於上半年內對二級市場基金進行重組,停止了龍騰基金的運作,同時以光大控股種子資金為基礎,重整港股和 a 股投資組合,並成功取得中國銀監會關於大中華債券投資 qdi i 信托計劃的批准,目前正進行信托募集工作。此外,集團借助國際投行削减自營投資規模的機會,聘請了多個在區內對市場擁有良好往績和聲譽的絕對回報基金團隊,完成了全新的絕對回報基金平台和相應資訊科技系統的搭建。集團已於七月份推出了兩個絕對回報的基金産品,藉以進一步豐富二級市場投資的產品種類。由於上半年環球經濟不景及歐債危機,整體對二級市場投資造成較大壓力,加上基金重組和平台搭建的原因,期內「二級市場投資」業務錄得虧損港幣 1,192 萬元。
「 結構性投融資 」業務借助集團本身充裕的財務資源,以及一級市場和二級市場投資的廣泛業務管道,繼續發掘各類「投資 融資」的業務機會。憑藉過去兩年在此業務上的經驗,集團正在積極籌備設立境外和境內兩個夾層基金,並已得到多個機構投資者的積極響應,藉以分散投資風險,進一步豐富光大控股的資産管理産品。期內,「結構性投融資」業務實現利息收入港幣 1.12 億元和投資收入港幣 3.46 億元,共錄得稅前利潤港幣 3.6億元,繼續成為光大控股的利潤增長點。
集團於去年收購的中國飛機租賃集團整體運營情況良好,更與國內多家大型航空公司建立業務伙伴,爲集團帶來良好的長遠利潤收益。中國飛機租賃集團在集團業績期後的七月份,宣佈向空中客車公司購買新出廠的 36架空中巴士 a320 系列飛機,運營規模繼續擴展。
『2』收費性業務(光證國際)
集團於去年 5 月份將光證國際(包括香港經紀、財富管理及投資銀行業務)51%股權轉讓給聯營公司光大證券,並繼續協助光證國際推進中港兩地收費業務平台的整合工作。由於上半年中港股市表現疲弱,成交量大幅下滑,光證國際來自經紀佣金和上市保薦及承銷等方面的收入顯著減少,集團應佔光證國際虧損約港幣 850 萬元。
展望
面對國內外種種不明朗的因素,光大控股將會以「穩中求進」的策略,繼續堅定發展『大資産管理』業務,進一步完善和壯大「一級市場投資」、「二級市場投資」及「結構性投融資」三大業務板塊的規模,實現香港業務盈利的平穩增長。同時,集團亦將伺機退出部份成熟項目,以審慎態度適量進行項目投資,並保持結構性投融資業務平穩發展,爭取在平台拓展方面有所突破,為股東帶來持續而穩定的投資回報。
陳爽先生總結:「儘管各國已採取各種措施,但目前還未看到環球經濟有恢復快速增長的跡象。我們會繼續堅持價值投資的取向和審慎的財務政策,保持良好的風險抵抗能力,積極物色投資良機,及收購具長期增長潛力的項目。」